![]() |
4- 点蚀 |
|
点蚀通常是较为隐藏的,发生的形式是局部的小孔迅速地向内部渗透,而表面的其他部分则保持原来的形态不变。一个组件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发生穿孔,但是整体的重量损失却不明显。
点蚀最容易发生在含有氯化物,溴化物或次氯酸根离子的介质环境中,碘化物和氟化物是更有害的。硫化物和硫化氢的存在加速了点蚀的发生,并且系统的削弱了对点蚀的抵抗性。硫代硫酸盐也起着类似的作用,因为它的电化学还原性导致暴露的金属表面的发生“硫化”。
氧化型阳离子的存在(Fe+3, Cu+2, Hg+2等)是蚀坑在没有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产生。然而,在含氧的情况下,所有的氯化物都变得非常的危险,在过氧化氢存在时也是如此。不锈钢对于点蚀特别的敏感,但是其他金属,例如,钝化铁,铬,钴,铝,铜和它们的合金也容易出现这种形式的破坏。很多时候,对于非钝化金属,点蚀一般发生在表面小突起的下面。
与缝隙腐蚀相反,点蚀的产生往往并不是完全由环境引起的。因此,虽然在金属 - 溶液界面发生了改变(例如不锈钢钝化膜里的夹杂物)或内在的缺陷往往形生蚀核,但此类核并没有多少危害性。这些核的稳定和发展始终呈现出随机性。不连续的区域随后将会形成电偶对,在金属溶解的地方形成小阳极,阴极反应则发生在表面的其他地方。
减少或防止点蚀的方法:
选择最适合该环境的材料
避免停滞区和沉淀
降低介质的侵蚀性
使用阴极保护
![]() |
![]() ![]() |
![]() ![]() |